一、故障相关核心指标
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
定义:设备在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运行时间,单位通常为小时(h)。
意义:数值越高,设备稳定性越强。例如,j密加工设备的 MTBF 需≥10,000 小时,而普通通风设备可接受≥5,000 小时。
注意:需结合设备类型判断(如高频启动的电机 MTBF 会低于持续运行的电机)。
平均故障间隔里程 / 次数(针对移动或周期性设备)
平均恢复时间
二、寿命与耐久性指标
额定使用寿命
定义:制造商承诺的设备在额定工况下的设计运行总时长(如电机 “设计寿命 10 年 / 80,000 小时”)。
意义:需匹配设备的预期使用周期,避免 “大材小用” 或 “寿命不足”。例如,临时项目可选择寿命 5 年的设备,而核心生产线设备需≥15 年。
关键部件寿命
疲劳寿命
三、环境适应性指标
防护等级(IP 代码)
温度 / 湿度适应范围
高温车间设备需耐 100℃以上高温;
冷库设备需支持 - 30℃启动。
抗振动 / 冲击等级
四、安全与冗余设计指标
故障安全型设计
冗余度
五、可靠性验证指标
失效率
可靠度
现场故障率
定义:设备在实际使用场景中的故障频率(区别于实验室数据),通常由供应商提供的行业用户反馈或第三方报告统计。
意义:实验室数据可能与实际工况存在偏差,现场故障率更能反映设备的真实可靠性(如某品牌电机实验室 MTBF=20,000h,但现场因粉尘环境实际降至 15,
